眾所周知,《部落沖突》有一套藏魚的機制。藏魚機制大致是,一個號,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nèi)沒有登陸上線,被系統(tǒng)判定為不活躍,從而被藏,導(dǎo)致其他玩家無法搜到該號,但可以通過復(fù)仇向該號實施復(fù)仇。這是目前為止大家公認的所謂藏魚機制。
然而,根據(jù)長期以來的觀察,SC應(yīng)該另有一套放魚機制。所謂的放魚機制,暫時無法通過觀察獲得有效驗證,但大致可以有兩種猜測。
猜測一:系統(tǒng)根據(jù)每個死號的最后被藏的時間,周期性地將該號再次放出;
猜測二:SC后臺根據(jù)玩家在線率和搜索效果,判定是否為“枯魚期”,從而通過人為放魚達到相對平衡的目的。
由于放魚的規(guī)律暫無法驗證,所以不在目前的討論范圍內(nèi),我們就藏魚機制的利弊做簡要分析。
藏魚損害了一些人的利益,有的玩家由于本身的原因,打活魚成功率低,所以搜到以后寧可直接PASS只選擇死魚。這本身無可厚非,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更多的收益也是人心所趨,但是我相信,靠打死魚發(fā)展,絕對不是SC創(chuàng)建這個游戲的初衷。
那么,假設(shè)SC沒有這一套藏魚機制,會是怎樣的游戲世界呢?大家不妨打開腦洞,各自思考一下。
首先,最先泛濫的必定是機器人。在目前的護盾機制和屌絲成本消費下,機器人的生存環(huán)境已經(jīng)被壓縮到極小,這一點大部分玩家不得不感謝聰明的SUPERCELL。然而,在死魚不被藏起的游戲世界,機器人可以通過搜索條件的匹配,更容易獲得外圍資源,相信這一點可以被大部分人認同。
再者,死魚不等于有錢的魚。很多死魚,并不是大家理想狀態(tài)的死魚,采集器滿級,采集器外置,遇到這種魚,通??渴斋@采集器,通常也只有雙10W的資源,而假如遇到滿級采集不規(guī)則內(nèi)置,即使可掠奪資源可以達到雙30W,我相信也不是每個人都愿意或有能力去打下。面對這種情況,對一部分玩家來說,更多的只是徒勞搜索費。
另外,并不是每一條死魚被打以后,都能獲得護盾。某些死魚,由于采集器過于靠外,玩家最少可以用12個弓,打完所有采集器。而為了加快打錢的效率,這樣的玩家通常不會為了獎杯刻意湊50保獎杯。如此直接導(dǎo)致的后果是,相當一部分死魚被揍以后,摧毀率只有20%左右,在新護盾機制下,仍無法獲盾,且會被其他玩家再次搜到,進而產(chǎn)生搜到的都是5W或6W的殘魚。這樣的尸橫遍野的景象,相信我們都不愿意見到,同時也只會將資源消耗在搜索上。
藏魚機制的利弊可能還有很多,對不同杯段的玩家影響也各有不同。上述提到的幾點,只是九牛一毛,也只是本人所認為藏魚機制的必要性。當然,玩家也有需求,相信玩家的需求系統(tǒng)會通過放魚機制達到平衡,對于這一點,希望那些叫嚷著SC藏魚的朋友不要老是抱怨,潛心研究各類打魚技巧,才是立足游戲的關(guān)鍵。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全部內(nèi)容了。更多《部落沖突》攻略,盡在九游!
如轉(zhuǎn)載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司聯(lián)系,我司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