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云: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對戰(zhàn)中沒有固定不變的規(guī)則,根據不同的變化衍生不同的對策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隊伍搭配的變化也是如此,能夠充分利用當前環(huán)境來組建隊伍的玩家,往往能夠創(chuàng)造優(yōu)勢,收割武勛。
今天筆者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戰(zhàn)場環(huán)境對于隊伍搭配的影響。
隊伍怎么出
在征服賽季之前,多數玩家都會面臨可用戰(zhàn)法較少的情況,選擇自己最強的隊伍無可厚非,不過在征服賽季之后,多數玩家都會有幾隊可選主力,誰首發(fā)誰替補,遇到核心武將沖突時(例如網紅隊和法刀武將齊全但共用一個張機)選擇出哪一隊,則要根據戰(zhàn)場環(huán)境來評估。
筆者舉兩個例子:
例子一大都督的起起落落
想必率土玩家都經歷過被大都督統(tǒng)治的時期,大都督因為其攻守兼?zhèn)涞姆€(wěn)定性在S1、S2、S3賽季中一騎絕塵,但是在征服賽季后,強度卻稍顯疲軟,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其實很簡單——戰(zhàn)場環(huán)境變了。
都督的統(tǒng)治力主要體現在控制爆發(fā)一體,【白衣渡江】+【反計之策】的控制保證隊伍生存,而【神兵天降】+【白衣渡江】的組合堪稱率土隊伍強度檢驗器,讓大部分隊伍頭疼不已。
但征服賽季后出現了張機、蜀XP關羽等大量新武將、新戰(zhàn)法,使得玩家更容易度過原先“難捱”的前三回合。在隊伍質量大幅提高以后,都督賴以謀生的穩(wěn)定性卻并不那么出眾了。
有條件的玩家在配置隊伍時往往會選擇一隊足夠肉的隊伍讓自己無論面對什么隊伍都有資本打平,和一隊高爆發(fā)的隊伍讓自己面對“穩(wěn)吃”的隊伍類型時能保證收割,而都督顯然無法滿足這兩條要求,因此在有更暴力、更穩(wěn)定的隊伍可選時,都督的出場率自然會逐漸下滑了。
例子二錯估形式滿盤皆輸
在征服賽季中,當多數玩家可選隊伍都比較充足的時候,如何確定自己隊伍的出場順序很有可能會影響戰(zhàn)局的結果。
筆者所在的賽季是八陣圖賽季,所有參戰(zhàn)方都經歷了十個左右賽季的磨礪,武將與戰(zhàn)法都比較齊全,在博弈時都絞盡腦汁力求在前期取得巨大優(yōu)勢。筆者所在方的管理層認為,前期的資源優(yōu)勢比較重要,下令全盟所有玩家優(yōu)先選擇呂蒙甄姬馬云祿的隊伍開荒,同時取消所有土地保護,先到先得。
而敵對方管理層認為步兵開荒轉型容易,不浪費戰(zhàn)法經驗,雖然開荒較慢但是發(fā)力更早,因此要求本盟成員選擇關銀屏開荒。
結果是在早期(一周左右)的接觸戰(zhàn)中,我方全線潰敗,原因是馬云祿作為主力的隊伍在與關銀屏的對陣中不堪一擊,而全員馬云祿開荒的結果是找不出能頂住對面進攻的強隊拖延時間的中堅力量,導致很短時間內半州國土淪喪,大半成員變?yōu)殡y民。
上面的兩個例子告訴我們,每賽季在選擇隊伍時,都要充分的考慮本賽季的大環(huán)境如何,視節(jié)奏緩急與賽季進程合理選擇隊伍的上陣順序,諸如在法刀遍地的情況下與其選擇法刀對撞不如更換為都督+網紅隊的組合更容易收割武勛;騎兵要不要出,如果出幾隊騎兵,這又取決于敵對盟步兵多少和法刀數量而定。
隊伍怎么變
那么,同為征服賽季,是否應該按照網友提供的“率土隊伍強度表”照章辦事,按順序配隊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筆者依舊舉2個例子來說明:
例子一法刀的崛起與無奈
法刀作為率土當之無愧的頂尖強隊,一直備受玩家推崇,甚至不少玩家都認為只要能組就必須要出。這個道理筆者在也是認可的,但是在筆者的兩次特殊經歷中,法刀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無奈。
第一次是在征服賽季“群雄逐鹿”賽季中,筆者遇到了一個自S3賽季整合完成后直接殺入“群雄逐鹿”賽季的聯盟,而S系列賽季最主流隊伍筆者在上文中已經提及了,正是率土質檢機——大都督。
悲劇的是,在率土的克制鏈中,大都督剛好是為數不多克制法刀的隊伍之一,結果如何自然不必多說了。
第二次則是在征服賽季“八陣圖”賽季中,“八陣圖”的一大特色是存在八個特殊的賽季戰(zhàn)法,而其中的特色戰(zhàn)法【云垂】可以較好提升隊伍的坦度,尤其是戰(zhàn)法【云垂】提供的怯戰(zhàn)、猶豫雙重控制更是對靈帝這種雙修型武將的致命打擊,以至于在別的賽季橫行無忌的法刀隊伍,竟然一時之間在戰(zhàn)場上立足不穩(wěn)。
兩次以外反應出了戰(zhàn)場的變幻莫測對于玩家隊伍搭配的啟示,一定要順勢而為,不可逆勢而行。
例子二菜刀到底怎么配
傳統(tǒng)菜刀不外乎兩種搭配,即曹操馬超張遼和曹純馬超張遼,前者老成持重,后者極限輸出,而經歷過賽季檢驗后,筆者發(fā)現,帶著護甲的隊伍顯然更勝一籌,哪怕這護甲弱不可察。
這個例子給玩家?guī)砹藛⑹?,即使莽如馬超也需要一個【反計之策】來充當最后的保護,否則勝敗比例會比較尷尬,但是能否因為曹操馬超張遼的組合強于曹純就“無腦”選擇曹操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仍以“八陣圖”賽季為例,賽季戰(zhàn)法使得隊伍的坦度大幅提高,這種情況下能否仍然沿用經典曹操菜刀呢?答案如下:
這并不是一個精心挑選的翻車現場,而是曹操菜刀這個特殊環(huán)境下的生存實景,那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1.改變馬超位置。在【壘實迎擊】+【健卒不怠】盛行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下,大營馬超即使有曹操的攻擊距離加成也難免輸出下降。
2.更改隊伍搭配模式。在【壘實迎擊】、【健卒不怠】、【云垂】等戰(zhàn)法的限制下,馬超的單核輸出已經難以瓦解敵軍陣線,因此需要選擇更加暴力的隊伍來替代曹操。
這也是筆者在曾多次推薦馬超張遼體系菜刀變種搭配的原因,在特殊的賽季環(huán)境中,孫策馬超張遼或者陸抗馬超張遼是比傳統(tǒng)菜刀更加吃得開。
總結
總而言之,隊伍的搭配與出場的順序,絕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賽季進程和戰(zhàn)場形勢做出調整,才能揚鞭策馬,馳騁疆場。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率土之濱專區(qū)
全部評論